其中,北向通于2017年7月3日上线试运行。
二是传统产业盈利增长很大程度上源自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沪市为例,2016年,扣除金融类企业,沪市实体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18.91万亿元、0.72万亿元,分别同比上升5.72%、12.98%,一改2015年-8.57%、-21.93%颓势,实体经济回暖态势显现。

以沪市为例,51家公司年度报告被年审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但在三期叠加背景下,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艰难过程,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尚未实质扭转,仍需进一步化解。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帮助上市公司化解过剩产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一线监管机构应加大政策咨询服务力度,提高信息披露事后审核效率,引导鼓励上市公司主动利用资本市场持续改善经营质量。其次,持续推进全方位、实质性监管。部分公司会计政策、估计和处理不规范,对财务报表结果产生不当影响。
深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净利润8.21万亿元、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0%、26.39%,增速相比2015年大幅上涨。以沪市为例,除金融行业外,国企主要分布于采掘、电力、交通运输、汽车、钢铁等传统制造业。该公司今日披露的三季报显示,受益于部分项目完工,产能增加,公司今年1至9月实现营业收入31.47亿元,同比增长45.8%。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56亿元,同比增长34.63%。在沪市相关板块中,皆有新兴制造业的代表公司。玻璃纤维行业具有集中度高的竞争格局,而中国巨石凭借不断增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及技术研发投入,在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及品牌效应方面逐渐处于领先地位。截至目前,沪市1360余家上市公司中已有近百家披露了2017年三季报,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500余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作为国际建材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装备工程公司之一,中材国际主要从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设业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样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比较典型的是扬农化工。净利润7.18亿元,同比增长48.4%。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42亿元,同比增长79.73%。近期,公司智能制造基地首线15万吨玻纤生产线正式开工,标志着其在形成智能制造新模式、建立完善产业智能制造生态圈,引领玻纤行业及复合材料行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
再如汇顶科技,该公司作为全球人机交互及生物识别技术领先者,目前已在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产品等在内的智能移动终端领域构筑了领先优势。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周期性行业去产能加快推进,相关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三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66亿元,同比增长21.81%。供给侧改革效果持续显现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包括钢铁、煤炭、有色等在内的周期性行业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持续大幅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该公司通过引进与自主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在产业链的各环节均拥有了原创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凸显。我国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国内技术和品牌走出去,为中材国际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其中,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行业10余家上市公司已陆续披露三季报,共实现营业收入900余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实现净利润50余亿元,同比增长逾三倍。比如恒瑞医药,该公司是推动我国医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
沪市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稳步改善,与国家经济整体发展趋势相符。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38.2%,化学制品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9.79%,公司每股收益为1.31元。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旗下的中国巨石,以玻璃纤维及制品的生产与销售为主营,该公司在升级转型方面表现突出。实现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26.63%。该行业已披露三季报的11家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650余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四成,实现净利润近百亿元,同比增长近两倍。净利润23.28亿元,同比增长20.7%。
公司致力于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实现净利润500余亿元,同比增长约47%。
传统行业中化工行业业绩持续好转也是一大亮点从盘面上看,房屋租赁、钛白粉、券商、草甘膦等板块涨幅居前。
24日沪指分时图周二沪指低开震荡,盘面上各个板块再度回到低迷的状态,前期的自贸港概念股集体调整。个股方面,今日两市共有中装建设、大港股份等近30股涨停。
物流、芯片、公交、上海自贸区等板块跌幅居前。创业板指报1901.69点,涨0.15%%。午后,沪指在平盘线附近延续窄幅震荡走势,创业板尾盘翻红,盘中一度跌近1%。截至收盘,沪指报3388.25点,涨0.22%。
深证成指报11339.13点,涨0.29%。标签:沪指责任编辑:陈子汉 陈子汉。
华昌达、音飞储存等7股跌停巨头销售额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地产业的剧烈洗牌与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
竞合新时代龙头企业市占率快速提升,大致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优胜劣汰规律在发生作用,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部分行业出现巨头是必然的。如贵州茅台今年来累计涨幅达75%,宇宙行工商银行同期累计涨幅达50%,全球MDI巨头万华化学则悄然涨了115%。
有零售行业研究员介绍,电商的快速发展确实对实体店造成了较大冲击,加速了行业洗牌。地产巨头们几乎包揽了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土拍市场,中小房地产公司已很难拿到土地。武汉大学金融学院一位研究员向本报记者分析。其二,供给侧改革加速了行业洗牌,严格的环保督查等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资源和市场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
不仅地产如此,最近两年,互联网、钢铁、水泥、化工、零售、电子、食品饮料等诸多行业,市场集中度均在迅猛提高。有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今年股市行情的一个核心是看重利润,无论是漂亮50还是传统周期股,股价上涨的背后都有利润增长在支撑。
京东方今年以来获得403次机构调研。比如,腾讯、阿里已经深刻改变世界互联网格局,再如挖掘机行业,全球前八强有3家是中国品牌,其中三一重工市占率超过20%,位列全球第一。
曾经满大街的小店,卖衣服的卖鞋袜的,现在都到哪儿去了,都到网上去了。通过强强整合而诞生的中国中车、宝武股份等大型央企,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更是远胜从前。 |